新品展示
各位烟友好,我是口粮食堂小编,今天将与您一起讨论如下香烟信息:
敬烟,对我们中国人来说,是再普遍不过的日常行为了。不论客人到访、朋友见面,还是见长辈、见领导,又或是宴请、托人办事等等,都会拿出香烟敬上,即使有的人不抽烟,也都会礼貌性的递上香烟,以示自己的热情和诚意。
在我国,烟是一种很浓厚的待客之礼,成为日常来往、接人待客之中的一种基本礼仪。这其中,也有着很多的讲究,比如,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,递烟、接烟、点烟等都有着属于它的一套“江湖规矩”,形成了国人独特的“烟圈文化”。
然而,在号召大家弘扬无烟文化的今天,“敬烟”却被视为社会顽疾和陈规陋习,一直广受社会诟病。2022年以来,随着各地控烟工作的持续推进,相关部门号召大家摒弃送烟敬烟等陈规陋习,做到“不送烟、不敬烟、不吸烟” ,通过摒弃“敬烟”文化,让控烟工作达到一个新高度。
虽然吸烟不好,但对国人来说,不论是烟民或是非烟民,敬烟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礼节。抽烟的人即使相互不认识,但是敬根烟就能马上熟络起来。不抽烟的人,走亲访友,看长辈看领导,外出办事等等,都离不开送烟和敬烟,敬烟就像熟人见面要问好、客人进门要上茶一样,都被视为是否懂礼节的一种表现。如今提倡摒弃“敬烟”文化,虽然这个“陋习”改变起来难度较大,也不会短时间见效,但如果真有一天,国人见面不再敬烟了,是好还是不好呢?
首先,对于我国控烟工作,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。烟民只管自己吸烟,不再给别人发烟,也不用相互敬烟,就会很大程度减少吸烟的量。特别在多人聚集的场所,大家相互敬烟,无意间就会多抽很多并不是自己主观意愿要抽的抽,接着别人的烟点燃就抽,抽完再发烟给别人,这样一圈又一圈下来,无形中就加大的烟的消耗量,造成环境污染,甚至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二手烟伤害。如果未来敬烟文化在国人心中逐渐减弱,想必对无烟环境的创建有一定的帮助。
其次,对于“社恐”的人,无疑是极大的友好。生活中,很大一部分人是社交恐惧型人格,不喜欢和人打交道,不知道如何社交,可在很多工作或生活场合中,却又必需去应付很多的繁文缛节,敬烟就是其中之一。可是敬烟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递烟动作,还涉及到配合什么语言,用怎么动作敬烟点烟等,甚至给什么人要敬什么烟才合对方胃口,也是件苦恼的事,可以说中间的讲究颇多。这对于社恐的人来说,简直就是硬着头皮干自己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事,尴尬之极。如果国人见面不再敬烟了,对他们来说真的是谢天谢地了,终于不用勉为其难做这些违心的事了。
除此之外,似乎剩下的只有不好,却又不知如何言说的不好。必竟,我国是礼仪之帮,人们注重烟酒茶文化不是一朝一夕。不再敬烟,便失去了人间的烟火气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在现实的世界里,人们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,越来越冷漠。人与人之间就像没有感情温度的机器,宁愿宅在家里刷剧也不社交,即使聚在一起,也是各自抱着手机。因此,很多人开始怀念七八十年代,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切、信任感,如今再也找不到了。在如此现状下,如果我们还要舍弃曾经的那些传统习俗和礼节,人与人见面,不再热情的寒暄敬烟,不再你来我往,没事不联系,那只会让人们的关系越行越远,越来越没有人情味。今天不敬烟,明天可能就装不认识,再往后也就渐渐不往来,大家都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。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特性,也并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。
敬烟既然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和文化,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。虽然吸烟有害,控烟工作也势在必行,但对于这种被国民传承了上百年的习俗和礼仪,不能简单的一句“摒弃”了之,摒弃也不会那么简单,还是需要从考虑国人的接受程度出发,找到更合理、更贴合现实民情的方法,循序引导,否则欲速则不达。
烟沫儿口粮食堂小编为您带来的有关烟草的资讯,都欢迎各位烟友积极讨论,发表意见!更多资讯请关注口粮食堂官网www.kl-st.com